來自維基辭典

通用資料[編輯]

寫法[編輯]

繁體/簡體:

辭典[編輯]

  • 《大字源》:1850頁,第2字
  • 《漢語大字典》:第6卷,4119頁,第11字
  • 《康熙字典》:1348頁,第6字
  • 宋本《廣韻》:161頁,第31字
  • 《辭海》:1415頁,第5行,第3字
  • Unihan數據U+U+963F

粵語

發音[編輯]

含義[編輯]

a³³/aa³[編輯]

  1. 加喺人名或者嘅前邊,表示稱呼,作用類似於呼格。經常同「」混用。
    【例】,你同一齊去,得唔得?
    【例】三叔公,二舅父個電話幾多啊?

o⁵⁵/o¹[編輯]

  1. 名稱用字,常見嘅例子有「阿房宮」同「阿彌陀佛」。

文言文[編輯]

含義[編輯]

  1. 大山,大丘陵。
    【例】東漢許慎《說文解字》:「,大陵也。」
    【例】《詩經·大雅·皇矣》:「我陵我阿。」
    【例】《詩經·大雅·卷阿》:「有卷者阿。」
    【例】《詩經·小雅·菁菁者莪》:「在彼中阿。」
  2. 泛指山。
    【例】東漢張衡《思玄賦》:「流自眺夫衡兮。」
  3. 指山坡。
  4. 指細繒,古代一種輕細的絲織品。
    【例】西漢劉安等《淮南子·修務》:「衣阿錫,曳齊紈。」
    【例】西漢司馬遷《史記·司馬相如傳》:「被錫,揄紵縞。」
    【例】東漢班固《漢書·禮樂志》:「曳阿錫。」。
  5. 角落頭。
    【例】《周禮·考工記》:「四重屋。」
  6. 水邊。
    《穆天子傳》:「丙午,天子飲於河水之。」
  7. 地名,喺今日嘅山東東阿縣。
  8. 曲從,迎合。
    【例】春秋左丘明《國語·周語》:「弗諫而阿之。」
    【例】秦朝呂不韋《呂氏春秋·長見》:「阿鄭君之心。」
    【例】西漢劉向編《楚辭·逢紛》:「行叩誠而不阿兮。」
    【例】《禮記·月令》:「是察阿黨。」
  9. 偏袒。